无形资产过高留隐患

 

 


  资产置换是企业重组的常见模式。通过将盈利能力差的资产甩出去,将前景好的资产置换进来,企业的资产质量得以优化,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置入的无形资产比例过高,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隐患。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隐患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增大了企业的整体风险。无形资产通常包括土地使用权、专有技术以及企业商誉等,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土地使用权在其中占的比重较小,而专有技术和企业商誉则占有绝对比重。但是专有技术和企业商誉并不具有稳定的市场价格,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市场变现价格取决于需求方对其未来能带来多少超额利润的估计。因此,将包含大量专有技术和企业商誉的无形资产置换进来后,其变现价格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风险系数增大,实际偿债能力降低。
  其次,无形资产的成本若与收益不匹配,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将受影响。在会计处理上,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在一定会计年度进行摊销并计入当期费用,这些费用必然要由超额利润来弥补。但如果无形资产的购买价格被高估,且其产生的收益无法弥补所投入的成本,那么它就会侵蚀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在既定的会计政策下,无形资产在各年度所摊销的费用是确定的,但在各期所产生的利润却是不确定的,这会导致企业的各期损益出现较大波动。
  第三,无形资产比重过高容易导致有形资产过度使用,这会损及企业的长远利益。专有技术和商誉本身不能直接带来利润,除非它们作用于有形资产。因此,有的公司为了保证既定的收益率,当无形资产的比重超过合理界限时,不得不对有形资产进行过度使用,例如对资源实施过度开采,生产设备持续高负荷运转等等,这样的作法显然偏离企业的长远目标。
  在一定意义上,无形资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也能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专家建议,在置换资产时,不仅要考虑所置入资产的行业前景,还应该注重资产的结构均衡。只有这样,资产置换才会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